close





作者:張志玲本刊特約文字編輯








中國歷代美女如楊貴妃、武則天、慈禧太后,個個都是真珠粉的愛用者。清朝女官德齡在其所著《御香縹緲錄》中形容慈禧:五、六十歲時肌膚仍宛若處子。而慈禧的保養祕訣正是定時、定量與長期服用真珠粉,後人亦以此做為真珠粉是內服美容聖品的佐證。

中醫古籍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,真珠具有「治目潤肌皮」、「安魂魄、定驚悸」、「塗面像顏色」、「解痘瘡毒」、「治煩熱」等功效,其他如《神農本草經》、《傷寒論》、《金匱要略》等古籍對真珠的功效亦有詳細著墨。此外,古波斯人將真珠粉當作治療消化不良和瘧疾的妙藥,印度人將真珠粉當作治療痲瘋和天花的特效藥,日本人視真珠為高貴藥材,將它製成「真珠丸」、「真珠膏」用來治療眼疾、麻疹、百日咳。為何真珠粉如此得寵?首先須從真珠的內含成分談起。

內含十八加一種胺基酸

在人體內發揮各種重要生化功能的蛋白質,總共由20種胺基酸組成,一旦缺乏任何一種,都可能導致各類疾病,而在 20 種胺基酸中,經過科技驗證,真珠含有其中的 18 種,其中有 10 種是人體必須自外攝取的,有 8 種是人體可自行合成的。因此,真珠粉可補充人體所需胺基酸的不足。

此外,真珠和海洋中的雙枚貝類動物花蛤(俗稱海瓜子)、文蛤一樣,另含有一種極特殊的叫做牛磺酸的胺基酸。牛磺酸在人體中不是用來組成蛋白質,而是直接以胺基酸的角色發揮作用。它能促進兒童腦細胞的分化、發育,對改善腦功能、抑制或治療老年性癡呆有重要作用;它也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對健康幫助很大。在醫學上,天然牛磺酸是一種珍貴成分,具鎮靜安神功能,可用來調節中樞神經系統,增強心肌收縮力,防治心臟功能衰竭,治療心血管疾病。

具有二十多種化學元素

從化學角度看,人體是由許多化學元素以極複雜的方式組成。若依各元素在人體內的含量多寡,又可區分為「宏量元素」,如碳、氫、氧、鈣、氮、硫、磷、鈉、鉀……;與「微量元素」,如鐵、鋅、銅、鈷、錳、鉻、硒、碘、鎳、氟、鉬……等,而且,各元素在人體內維持著一定數量的平衡,一旦失去平衡,健康便受威脅。

在人體所需的化學元素中,鈣是需求量較多的一種,但是,鈣元素攝取量不足,卻是現代人的通病。事實上,鈣元素也會新陳代謝,當我們每天從飲食中攝取鈣時,也不斷地透過排泄系統將它排出體外。又因為我們的胃酸(HCl)是一種強酸,當胃酸中的氫離子與 90% 以上成分是碳酸鈣(CaCO3)的真珠粉相遇時,會發生化學反應,產生二氧化碳和水,此時,鈣亦呈現離子狀態,變得極易被人體吸收。

對於微量元素的攝取,人體需要量不多,只是,種類必須齊全。只可惜,現代人口味挑剔,飲食習慣不佳,容易造成微量元素的攝取不足,嚴重者甚至引起罕見怪病。由於真珠是一種由生長在河湖、大海中的蠔、貝等軟體動物體內所形成的天然物質,蘊含的微量元素種類齊全,所以,真珠粉可補充人體內微量元素的不足。

炮製技術決定品質優劣

中醫學上,所有天然中藥材皆須經過炮製處理,方能成為處方中的「中藥飲片」,讓病人煎煮服用。倘若炮製技術不當,良藥也可能變成劣藥。真珠炮製的主要目的,是要除去當中的重金屬和雜質,並使其粉末達到適當的細微程度。而在眾多炮製法當中,應用「水飛法」原理,結合現代設備與科技炮製真珠,已被中醫學界認為是目前所能找到的最好方法。

水飛法是古人流傳下來的炮製法之一,是一種利用粗細粉末在水中懸浮性的不同,將礦物質或貝殼類藥物反覆研磨成極細粉末的方法。以此法取得粉末,可防止研磨過程中粉塵飛揚,去除雜質使質地細膩,並去除藥材中可溶於水的毒性物質。以毒性很強的硃砂為例,經水飛法處理後,硃砂粉末變得極為純淨、細緻。因此,此法常被用來製造外用或內服藥物。

為使真珠表面變得粗糙易於研磨,古人在炮製真珠前,大都先將真珠與豆腐同煮,或將真珠浸在醋裡一段時間後,再於攝氏 10 ~ 15 度的水溫中以水飛法處理。如此利用粗細真珠粉末在水中的不同懸浮性,一次次分離傾取,反覆操作七、八天,即可獲得質地精純的真珠粉。

現代人拜科技之賜,已能透過超精密「冷卻水飛」設備,以及快速渦漩式水解過程和乾燥技術的應用,取得粉末細緻度超過一千目以上的真珠粉,也就是說,在一平方英寸的範圍內有一千個以上網孔時,真珠粉末的細小程度可穿過每一個網孔。如此細微的粉末,也達到了去除粉末中重金屬與雜質的功能。只不過,在整個處理過程中若稍有不慎,仍會使真珠變質毀損。所以說,量產真珠粉的成敗,與真珠炮製時關鍵技術的掌握,和現代設備與技術的應用有關。

意外與故意的產物

真珠的形成,一開始時真的是一種意外。早期的野生貝類或蚌類,在開口時不小心被異物入侵體內,因為非常痛苦,便分泌真珠質,並形成真珠囊將異物包起來,經年累月之後即成為「有核天然真珠」。有時候,因為外套膜受刺激,或體內細胞掉進結締組織中,亦會使細胞增殖,分泌真珠質,形成「無核天然真珠」。只不過,這情況並非每次都成功,許多忍受不了痛苦的貝類或蚌類因此而死去。

至於養殖真珠的歷史,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以前的中國,當時的人已知利用淡水蚌類製作佛像珠。到了一九○五年,被世人稱為「養殖真珠之父」的日本人御木本幸吉(Kokichi Mikimoto)成功地從海水中養殖出全世界第一顆養珠。但是,一直等到一九四○年代的「外套膜植核技術」臻至成熟後,全世界的淡水養珠業才開始一日千里。目前淡水養珠的供應量,以美國田納西州和中國江南一帶的河川、湖泊產量最大。

與天然真珠一樣,人工養珠亦有「有核」、「無核」之分。人們從蚌類外套膜上割下一小片肉,將它與一小塊蚌殼做成的人工核,一起植入另一隻蚌類體內,可化育「人工有核養珠」。如果只植入一小片肉,以刺激細胞使其分泌真珠質,如此化育形成的是「人工無核養珠」。

至於養珠採收方法,又有「活體取珠法」和「剖蚌取珠法」兩種。前者是用工具取出養珠以後,再將它放回養殖場內繼續養殖,以留待下一次植核時使用。後者是用刀子直接將外殼剖開,用手擠出養珠後,再將剩下的肉送入食品加工廠。大部分上了年紀的貝類或蚌類都以第二種方式處理。

真珠養珠都是天然物質

現今天然真珠的產量極為稀少,市面上的真珠大都來自於人工養殖場。然而,無論天然真珠或養珠,其實都是貝類或蚌類體內化育的天然物質,兩者都是高貴的藥材。只不過,在不同環境下,不同貝類或蚌類所化育的真珠仍會出現些微差異。例如,養珠的碳酸鈣成分為 94.7%,真珠為 80 ~ 92%。又如,以 2.72 的比重液測試時,因為真珠比重為 2.68,所以真珠會浮於水,而養珠比重為 2.74,所以會往下沈。

不溶於水

基於碳酸鈣不溶於水,且遇氫離子會產生氣泡,使鈣呈離子狀態的原理,利用家中的食用醋即可辨別真珠粉的真假。當真珠粉遇到食用醋酸時,會與氫離子作用,出現氣泡,完全溶解,溶解後的液體呈真珠蛋白色澤;當遇到水時,會因為不溶於水而呈乳白色狀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當我們遇到註明為「高溫高壓水解真珠粉」時,最好特別留意。因為,水飛法在日本稱為「加水分解法」,在兩岸三地稱為「水解法」,然而,無論改用什麼稱呼,都不可能以高溫高壓方式取得。因為,高溫會破壞真珠粉中的胺基酸,又何況,水飛法必須在攝氏 10 ~ 15 度的低溫中進行,因此,強調高溫高壓製作的水解真珠粉究竟是啥?頗值得推敲呢!

去除腥味指日可待

一般人習慣將真珠粉中的微腥味視為正常,其實,真珠無臭、無味,倘若有腥味,應與植入的小肉片、細胞增殖物等多餘物質是否已清理乾淨,或真珠炮製時的技術掌控程度有關。

所有植入蚌類體內的小肉片,以及因受刺激而增殖的細胞,均屬蛋白質成分,它們原本被包圍在圓珠裡為養珠的一部分,一旦養珠被粉碎,當中的蛋白質因與空氣接觸而產生腥味。倘若要去除腥味,必須在研磨前先退去小肉片和細胞增殖部分。據臺灣研究真珠十多年的廖晉堂中醫師表示,為了尋找腥味根源,他做過許多實驗,當他從炮製過程中退下一些臭臭的白色小東西後,真珠粉果真沒了腥味,這個連古人也未注意到的發現,讓真珠粉的去腥工作找到一個新方向。

此外,在炮製真珠過程中倘若關鍵技術掌握不好,如炮製時的水溫或乾燥時間控制不好,都會使真珠發臭而產生腥味。當然,在藥房中直接拿真珠乾磨成粉的真珠粉便沒有臭味,但因其粉末細度不夠、金屬與雜質仍未去除等原因,反而造成更大問題。

與結石形成無直接關係

坊間傳說,服用真珠粉會引起結石,但在全世界研究真珠的眾多論文中,並未提及有關真珠粉引起結石的問題。以結石的成分而言,當我們檢查人體內的結石成分時,一般找到的是尿酸鹽類結石、草酸鹽類結石、磷酸鹽類結石,其中並無碳酸鹽類結石。若從化學的角度來看,依酸鹼中和原理,含有大量碳酸鈣的真珠粉,甚至可用來治療尿酸結石,或用來改善「腎小管性酸中毒」現象。所以,真珠粉應與引起結石的問題無關。

若從結石形成的病理過程觀察,以腎結石為例,一般正常人尿液中所含的各種鹽類均呈溶解狀態,但若尿液濃度發生變化,亦即水分不多、鹽類太多;或尿液呈反應性改變;或泌尿道黏膜發生病變,均會使鹽類物質沈澱集結為小石子,形成腎結石。然而,真珠粉被人體吸收的過程,是透過與胃酸中的氫離子作用,使鈣呈離子狀態而被吸收,整個運作過程與形成結石的病理原因不同。

使用現況及未來期許

真珠粉在中醫藥理上的作用,以明朝李時珍所著《本草綱目》記載的最為完備。書上說:真珠,主治:鎮心;點目去膚翳障膜;塗面令人好顏色;塗手足去皮膚逆臚;綿裹塞耳主聾;磨翳墜痰;除面馯;止瀉;合知母療煩熱消渴;合左纏根治小兒麩豆瘡入眼;除小兒驚熱;安魂魄;止遺精白濁,解痘疔毒;主難產下死胎胞衣。

今人將真珠粉與其他中藥材混合製成成藥的,仍以大陸最多。在臺灣,除五寶散這項成藥外,真珠粉大多只是中藥房中的一味藥材。令人較擔心的是,那些直接在藥房中乾磨成粉的真珠粉,其細度是否足夠?是否有能力去除粉末中的重金屬和雜質?頗值得探討。

真珠粉的豐富內涵使人們發現,在「預防醫學」上,在保持健康美麗的「內服美容醫學」上、以及在增強人體抵抗力的「免疫學」上,仍有很大的發揮空間。而今,真珠原料的供應量已無匱乏,真珠粉是否精純,與是否掌握真珠炮製的關鍵技術有關。
資料來源:

《科學發展》2003年9月,369期,56~61頁(pdf檔)


http://www.nsc.gov.tw/_newfiles/popular_science.asp?add_year=2003&popsc_aid=285&page=17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eautydiy 的頭像
    beautydiy

    beautydiy

    beautydi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