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斑是很多作皂人的惡夢
最近的連日豪雨,讓之前沒包裝的皂都紛紛出汗、長斑
所以今天特地收集資料,了解一下長斑的原因有哪些?
資料一
一、皂身外圍佈滿油斑:皂身外圍不僅佈滿油斑,
油斑的顏色會隨著時間的累積而加深,
油斑的面積也會隨著時間的累積而由外往內生長,
油臭味更是越來越重,最後終究難逃被丟入垃圾桶的命運。
原因:
(一)相當嚴重的攪拌不足(前20分鐘未充分攪拌或隨意攪兩下,
就放著讓它自行trace,氫氧化鈉無法與油脂充分反應)。
(二)含亞油酸或亞麻酸的油脂比例過高(如葡萄籽油、玫瑰果油…)
(三)減鹼過多而致。
二、皂身僅在接觸皂模的地方長出油斑:沒有接觸皂模的地方及皂身內部都沒有油斑。
原因:
(一)為了要使脫膜容易,在皂模四周及底部所塗滿的油脂,
未與氫氧化鈉反應,所引起的油斑。
(二)皂模未清洗乾淨→使用前務必清洗乾淨,以熱水燙過後,並使充分乾燥。
三、皂身點狀分佈油斑:油斑一點點或一塊塊的長在皂身,
有時只在表面,可將它刮除;有時必需挖入皂身予以清除。
原因:
(一)中、輕度的攪拌不足。
(二)超脂用的油脂不適當或比例不佳所致。
(三)添加物不妥所造成。
四、還沒找到,找到再來補充。
另外,晾皂的環境、保存手皂的空間、包皂的時機、
接觸手皂的雙手清潔,再再都是決定油斑是否產生的重要影響因素!
http://sctlog.sctnet.edu.tw/post/418/6251
資料二
起黃色斑點和臭油味,這是很多做皂者心中的大疑問,累積大家的問題綜合一些答案,應該可以來討論看看。
a.做皂期間--首先發生的會是油品設計,綜合一些人的經驗是葵花油、芥花油、部分的橄欖油、葡萄籽油等等的油,在製作好成品後產生黃斑及酸化的機率較高,但個人我在製作過程中,發生的機率比較小,也發現一些自己的經驗,如:油從開封後第一次使用都沒問題,第二次以後很可能是因為油瓶口殘留的油接觸空氣而產生質變,在加入做皂過程當中,引發的連串反應,另外油品本身的品質也會讓香皂在完成後較容易產生變化。
另外在做皂過程中,空氣濕度也有很大的因素,雨季製作產生酸化的機率也很高,這點在保溫過程中,表面形成水珠可以了解。
b.使用的水--有人也因為用水的關係,產生香皂每次做每次出現黃斑,在國外文獻裡,使用蒸餾水及雨水是做香皂書本裡的大宗,雖然並沒有硬性規定,我想應該對於酸化的經驗累積的吧!
個人使用過除濕機的水,曾經也產生過相同的答案,因為蒸餾的水沒問題,但除溼機裡頭濾網及容器產生的微生物及髒污,讓那一時期的香皂整批整批的酸敗,另外早期還使用生理食鹽水、醫療用的純水,再那一時期的皂都沒有發生酸敗問題。
c.曬皂過程--曬皂過程裡,對於溼度的問題要非常小心,我們曾試過將一個衣櫥清空後,放台除濕機24小時除濕,硬得很快也沒酸敗問題,一般在曬皂過程,遇到下雨表面產生細小水珠,很多人都較不在意,面紙擦一擦就算,或是不擦直接烘乾,但是很有可能會因為水珠造成油質提早酸敗呢!
d.保存過程--保存過程裡,很多人建議是不要包裝,裸曬可以繼續皂化也可散發水分,但是台灣濕氣重,就很容易就因為濕氣而造成表面酸化,就有一位皂友住在新竹靠海邊,他的皂再怎麼曬都潮濕,還酸敗的特快,(這塊皂是一起做的喲)除濕機的除濕功能應該有差吧!
綜合以上的答案應該對您有幫助,不過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酸敗因素,就是攪拌。有很多人用手攪拌,雖然很環保,不過每一個人攪拌速度不一,國外是用大湯匙緩慢攪和,前五分鐘連續攪拌,之後每三十分鐘,休息個十分鐘,人家一樣可以成皂,不過要注意國外的溼度不像海島型氣候的台灣喔,因此才會建議只要充分攪拌,或是用小百靈及手攪拌相互搭配,才能讓油分子與氫氧化鈉充分混合,油的游離分子才不會因沒有充分混合而種下酸敗的潛在因素。---以上發佈在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nicole-123/妮可的做皂部屋裡頭
3.香皂的功能性,通常會告訴您一大堆有效功能,其實充其量香皂主要目的在於清潔,油品其實真的有其天然的有效成分,例如乳油木果脂,在非洲真的可以直接塗抹於身上防止曬傷後的肌膚脫皮,做在香皂裡頭,的確也可以有微量的殘留來對肌膚做安撫,但如果太強調的話就有點過火了,所以可以說清潔力的強弱以及洗完後的舒服性,才是重點,當然可以加甜杏仁油或其他潤膚的成分,在沐浴同時,提共少少的安撫作用,絕不可能有療效的喔。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soap-maker/article?mid=41&prev=42&next=40
資料三
以下是做皂好手 微笑玲玲布落格回覆
有油斑但沒有油味的皂還可以洗嗎...
→ 可以~ 拿來洗抺布~ 拖地都可以
(不過通常油斑出現後~~ 皂應該也不會香了說~~ )
有油味,但沒有油斑的皂還可以洗嗎.....
→ 可以~ 若不介意油味~ 可洗臉、洗澡~ 若討厭油味~ 拿來洗手、洗抺布、拖地吧~
皂樣.生活回覆
你好!
如果沒放入香精或是精油 的話,有點油味是正常的,
如果肥皂上同時出現黃色油斑,就是酸敗囉~
香皂烘焙屋
簡單來說,油有臭味就代表酸敗現象---這句話是幫助我們如何判斷Oil 是否有壞掉,
壞掉的油脂,建議最好不要使用了.
做了二次皂都有油味---soap 本身會有一種味道,不知道是不是你所說的"油味"?
皂變成弱酸性後是否也快酸敗了呢? 這項議題目前還在實驗中,所以無法回答ph質在7=油味比較重
是整個表面呈土黃色,,有點油味----有時會曬皂的地方太潮溼,會影響皂皂的表面,所以皂表面吸附了水氣,呈現黃土色,但裡面卻呈現白色,屏除美觀,只要成弱鹼性,還是可以使用的
有油斑但沒有油味的皂還可以洗嗎...有油味,但沒有油斑的皂還可以洗嗎..
.都可以洗吧~只是要快快洗...
有人會把油斑挖掉...有油味...自己用應該沒關係吧...有些非常容易長油斑的油..可以避的話就避吧...
如果沒有加精油或是香精...油味真的很快就跑出來了...
柏樹做皂高手的回覆
原因有可能是下列幾點:
· 放的油所含的亞油酸和亞麻酸太高了.
· 超脂或減鹼太多了.
· 過早包裝.
· 若是以材料泡油,所選的油不對.
· 配方算錯,溫度不對,攪拌不均也會造成
http://blog.xuite.net/a5619panpan/a5619panpan/9074244
資料四
PH值在7~8反而不好是酸敗開始?我有大疑問
作皂就會不斷的找訊息,不管是國內或國外的,多學總是對的,但是PH值7~8是酸敗我的經驗值不是如此的
再作手工皂之前我是先買了一本書開始照書作,作了有疑問就又去找另外的書,
剛開始手工皂的書不多,但是慢慢的不管是翻譯或是自己寫的都出來了,但是都大同小異
我想作皂就是如此,只要有興趣又有耐心的作步驟都一樣,
只是配方的調法還真的端看個人對油的了解了
在作皂的領域我算是半新不舊的人,
作了二年半的皂,開發了27種沐浴皂,2種洗顏的,2種洗髮的,還有寵物皂及液體皂,
當然比起很多老經驗的皂友是不夠格說我多會作皂的,
但是這二年的經驗我的皂只要是熟成日到就是8或7.5.,
因為顏色偏在2個之間,我的皂還沒有在9的,當然多數的皂我有加精油,
但是像紅豆椰奶,可可皂之類我就沒加精油,但我的皂放了快一年之久也沒酸敗,
我不理解是為何會有PH在7~8就酸敗的理論,不是應該開始出現油班及反油的臭味才是酸敗嗎,
我基本上看法是不應該用PH去判斷是否酸敗了,
而且我發現用甜杏仁及酪梨油作皂比例用的又高,反而是放個半年比新鮮的還滋潤感,
我的嬰兒皂及敏感性肌膚洗顏皂就是如此,儘信書不如無書多實驗,
將每次實驗作成筆記總有一天你也會成為作皂達人,
如果你的皂一開始熟成就是9,那放了一年後變成了8或7,這時你再去想是否酸敗的可能,
如果一開始你的皂就是在8了,而且一個月內並無油班出現 ,我想是不用擔心了,
我的第一次金盞馬賽皂用果汁機打的,才二週就出現油班
那時我就知道是油鹼的調和未成功,如果是油鹼沒調好的狀況,放心好了
要不皂的PH就是超10不下,要不就是不到二週就還開出現油班,
所以PH在8的朋友先無須擔心過一個月後再看吧
http://blog.sina.com.tw/shanmao_31/article.php?pbgid=9491&entryid=45352
EP'S
---
主要搭配要素: 脂肪酸 / 硬度 / 起泡性 / 穩定性(安定性)
脂 肪酸我會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種為首選, 比例 50% or 60% 以上, 以突顯油脂特性和高含量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作品那種溫和柔嫩感. 澳洲胡桃油雖油酸含量相對不高,但特別的是含 20% 以上的棕櫚油酸.這也是非常好的脂肪酸. 雖然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很好, 相對的, 大部分INS 都不高, 只有 macadamia oil(120) 比較高. 因此在配方上要考慮到硬度上的搭配.
可以選用的油有:
* 橄欖油 * 高油酸葵花油 * 高油酸芥花油 * 未精製酪梨油 * 澳洲胡桃油
* 甜杏仁油 * 開心果油 * 榛果油 * 苦茶油或山茶花油 * 荷荷芭油
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穩定性比較差, 因此亞麻由酸及次亞麻由酸含量高的油脂作成的皂很容易在
晾皂或是收成不久後就出現氧化的黃斑, 因此我不喜歡添加在手工皂上, 但這類的油在DIY 保養品上的使用是非常合適的.
另 有一類的油脂,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雖多, 但大約都在 50%-60% 或以下, 作皂的穩定性雖沒高油酸油種穩定, 但至少比高含量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穩定, 因此這類我也會大量使用, 但與其他油脂的搭配上, 要考慮安定性的問題, 做法上, 會盡量減少生鮮添加物的使用, 收成後也會盡快用完.但這類的油脂作的的作品也是很好的, 跟高油酸油脂的質感不太一樣.
通常我會使用 30% 左右, 搭配 30%-40% 的高油酸油脂.
硬度和起泡度通常可以一起修正, 但使用的脂肪酸種類也很重要, 不好的搭配會讓主要油脂的
特性顯不出來.另, 這類油脂穩定性通常都很好, 在使用上, 我會把這類油脂的比例控制在 40%以下.
*椰子油 *棕櫚油(軟棕,硬棕, 一般白棕油) *棕櫚核油 *紅棕櫚果油
*食品級黃色可可脂 *乳油木果脂 *其他脂類 *巴巴蘇油
我的習慣配法:
1. A組 70% 以上 + D組. 如: 橄欖 72% + 椰子 10% + 未精製棕櫚果 18%
2. A組 + C 組 70% 以上 + D 組. 如: 米糠 30% + 橄欖 40% + 椰子 15% + 棕櫚 15%
光是這兩種組合, 加上油的種類, 就有做不完的東西了.
還有一點, 脂肪酸成分類似的油, 不代表作出來的作品性質一定會類似.但我還是發現有以些油的性質滿類似的.
更多配方/搭配和油脂挑選上的分享, 將於第三部分.
黃色斑點和臭油味-原因收集
http://soap-diy.com/forum1/viewthread.php?tid=35&extra=page%3D1
手工皂的酸化
http://soap-diy.com/forum1/viewthread.php?tid=40&extra=page%3D1
皂皂的抗菌抗氧化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cholu/6063364#comment221982100
黃斑??油斑??檢討會~~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catinheart-vinheart/article?mid=895&prev=-2&next=818&page=1&sc=1#yartcmt
留言列表